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市场动态
 大道视点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更新日期:2014/6/4  浏览:3697

       “场域·黄建成设计”艺术展即将开幕

两届世博会中国馆空间设计师黄建成以展览反思中国设计生态

  

著名空间展示设计师   黄建成

黄建成设计艺术展 装置作品 设计器

    2014年5月23日至6月22日,两次主持世博会中国馆空间展示设计的著名空间设计师黄建成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场域·黄建成设计”艺术展,展示他及其团队近十年的代表性设计案例以及对设计相关的文化、环境、艺术、社会议题的深入思考,同期也将召开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探讨国际和中国当代设计生态和发展趋势。

黄建成是国内知名的空间整合设计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副主任、IAI亚太设计师联盟学术委员会主席。作品曾参加十余次国家级和国际性美展和设计展,获多项专业奖项,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曾主持人民大会堂广东厅、淮海战役纪念馆、湖南省博物馆、虎门海战博物馆等大型空间设计并获奖。曾任2005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艺术总监、总设计师,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设计总监。

展览:聚焦中国设计的“社会场域”

    黄建成透露这次展览之所以定名“艺术展”,是因为一开始就不想做成设计成就展、案例展,“我把自己这十多年的设计历梳理程归类了一下,第一类是参与国家形象的塑造的,比如2005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中国馆、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空间整体设计等,第二类是参与文化形象的塑造的,如与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合作的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改扩建一体化总体设计等。第三类是参与城市形象的塑造的,对城市、新城、园区、城市标志性建筑进行的相关的城市软体、公共空间的艺术规划、设计,如公共艺术、视觉形象的设计等。这些国家级的、地标性的设计当然关联很多社会关系、场域,这也是我们实践的背景,而这次展览之所以要呈现、要讨论的也是在这种关系中设计如何自我定位,如何在动态结构中不断推进,我们期望设计界、文化界乃至社会各界能把这个展览、论坛作为平台来讨论这些问题。”

2005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空间设计

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空间展示设计

    本次展览一方面将以精选的图片、设计模型、影像等方式展示黄建成团队代表性的空间设计案例,如2005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中国馆、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城市人”主题馆、湖南省博物馆等以空间展示设计为核心的一体化设计,同时还有针对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观念装置作品,富有丰富的空间表现力和视觉可观性。另一方面,也将在当代中国和国际设计的全局层面展示“设计”所处的多重场域,如政府意志/资本力量、社会需求/学术创作、实用性/探索性、学院教育/即时需求等诸多具有差异性的因素导致的动态性应对以及他们持续进行的多方向探索,对当代设计的文化价值建构、设计师定位、艺术设计教育等进行延伸探讨。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教授介绍,当前国内的城市改造和建设热潮给设计师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表演舞台,对设计的关注和定位也众说纷纭,如何使设计与社会、文化、艺术、资本等诸元素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成为现代设计与当代设计师不得不思考的命题“场域”,既是一种空间关系,又是一种社会关系。对于展览而言,“场域”承载着黄建成及其团队所展现的观念性空间表达,同时又标志着黄建成及其团队在社会范畴中的设计地位, 将呈现他们如何在不同场域中参与一系列涉及文化形象、城市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和设计项目,以及他们在实践中对物理空间、社会空间、艺术空间三种不同空间的思考和设计操作”。

设计生态:良性变化正在发生

近年黄建成除了参与两次世博会中国馆这样的国家级设计,还着力进行湖南省博物馆等重要的城市文化地标的空间设计,他对于国内的博物馆、美术馆建设浪潮有着清醒的观察,“一方面这其实还是和中国30年高速发展有关系,这么多的文化项目出现在整体战略上是好事,至少重视文化了,而且美术馆、博物馆这些的建立肯定是大的文化战略的实体化的展现;另一方面某些建筑变成了政府的政绩工程,导致一些地方不顾实际进行拔苗助长,不顾当地的文化积淀、传承、积累,就算建出来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甚至维持不下去。”

黄建成设计艺术展 装置作品 时空梭

     中国超大规模、超快速度的建造浪潮和城市化给设计师提供了海量的设计机会,但是设计师在政府意志、资本力量面前似乎也显得脆弱不堪,似乎都是听令而行的“化妆师”,因此出现了很多程式化的设计,对此黄建成强调“设计师自身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尊重艺术创作自身的规律,放慢节奏进行斟酌、调研、积累、做一个和历史、文化相对应的视觉形态的生成,这是最好的模式。但现在中国设计师要适应政府的、开发商的节奏,你要是说放慢脚步这种话你就是不配合他,他就会让另外一个设计师做,所以很多设计师只能配合这浮躁的做法,也造成了一些“批发性设计”。 

在这种浮躁的局面下,黄建成说自己现在宁愿少参与一些项目、少设计一些,希望对设计本体进行更多的研究,同时探索新的设计实现路径,比如正在与日本建筑设计大师矶崎新合作的湖南省博物馆的改造计划中,他的空间设计团队和矶崎新的建筑改造团队在前期就进行紧密合作,避免了常规的内部空间的整体设计要跟既有建筑衔接的难题,“平行进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该说比较理想地实现了做真正的空间整合设计——也就是俗称的一体化设计——的目的,从大的建筑景观规划到最后的一根牙签的设计都要由这个团队完成。”

    在合作中他也体会到矶崎新等海外设计师做设计的时候状态更放松,“他做设计就是做设计,他没有肩负我们那么多的责任和压力,其实国外的设计师也有责任感,诸如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但是这是他们自觉要做的,更回归到设计自身,已经形成习惯了,我们有时候是刻意给自己加的,或者是业主加的,所以我们中国设计师做很多设计不是要真实可信,而是一定要拔高,一定要视觉冲击力,比正常的几倍以上才会感觉到愉快,这是中国人做的方法;其次对设计体系的严谨、系统性和交叉的把握也是国外成熟设计师的强项,中国设计师的系统性和专业衔接还有待提升。”

他强调中国内地真正有现代意义的空间设计也是三十多年才发展起来的,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专业性、系统性有所欠缺,但快速的发展和积累、进步也是非常明显的,“现在也出现了一批有责任感的设计师愿意在可掌控范围之内让设计能够真正作品感强一点,文化性强一点,精准一点。而且现在部分地区————那些富裕的地区或者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对设计的文化要求也是出现了一定需求,这也会对中国的设计生态发挥正面促进作用。”

 以“场域·黄建成设计”艺术展为依托,中央美术学院将于2014年6月7日上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场域——空间、展呈与博物馆”学术研讨会,聚焦中国和国际的展示空间建设和展会举办热潮,邀请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德国博物馆协会副主席马蒂亚斯·亨克尔((Matthias Henkel)、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尔(Klaus Siebenhaar)、前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筹建总监克劳德·莫拉尔(Claude Mollard)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化研究教授汪民安、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黄建成教授等国内外的理论家、空间展示设计师、美术馆馆长、策展人进行专题演讲,就美术博物馆建筑、艺术展陈设计与视觉传达、策展实践、美术博物馆管理以及场域理论进行研讨。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2011 FCC北京大道融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6021484号-1